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小说精彩试读 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最新章节列表

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小说精彩试读 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最新章节列表

时间:2023-10-26 18:57:32作者:70周年专题

主角是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的书名叫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70周年专题创作的类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第三次淮河流域规划:1958年,治淮委员会撤销以后,治淮工作由各省分别进行。各省治淮工作取得一定成绩,兴建了许多山谷水库和各类灌溉工程。但是,在平原易涝地区,有的未经统一规划,自行做了一些不当的蓄排水...

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 免费试读

指示下达不久,治淮会议在8月底召开,决定了“蓄泄兼筹”的治理方针。但上、中、下游和左右岸的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省委存在着意见分歧。

为了加快治淮步伐,毛泽东再次批语周恩来,督促治淮工程早日开工:

周恩来:

现已9月底,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,请督促早日勘测,早日做好计划,早日开工。

毛泽东

9月21日

经过毛泽东的批示和周恩来的协调,河南、安徽、江苏三省党委很快达成一致意见,在当月就制订出动员勘探计划,10月就开始动工。并决心以3年为期,根除淮河水患。

毛泽东欣然为治淮工程题字:

一定要把淮河修好!

为了兴修水利、根治淮河,逃难在外的灾民纷纷返回家园,自动请缨打石做治水器材,修造船只,准备运工料、粮草。当时的情景是:

父子齐上阵,兄弟争报名,妇女不示弱,夫妻共出征。

220万农民参加到治淮行列,90万工人日夜奔走在数千里淮河的运输线上。中央从东北、华北、中南各省调运了20多亿斤的建设物资和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。

经过80多天奋战,一条长160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了。

周恩来部署治淮工作

淮河是周恩来部署治理的第一条河流。

根据毛泽东的批示精神,周恩来日理万机,在抓救灾的同时,加紧了对根治淮河的具体部署。

他提醒秘书们:“只要有淮河水情的报告,随到随送,不准耽搁。”

1950年7月22日,他邀集有关人员认真讨论治淮问题。

8月25日至9月12日,在周恩来亲自指导与参加下,水利部召开治淮会议。

华东水利部、中南水利部、皖北行署、苏北行署、河南省人民政府、淮河水利工程总局、河南黄泛区复兴局负责人及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

据当时担任周恩来经济秘书的吴群敢回忆,治淮会议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:安徽有内涝,要求把水排到下游苏北去;苏北怕承担不了,不同意。双方争执不下。

另外,苏联专家根据本国的经验,认为水是很宝贵的资源,不能白白放掉,放掉就是浪费,应该把水蓄起来,建立蓄水池。

安徽认为自己是内涝,排都排不出去,怎么个蓄水?这就是当时存在的十分棘手的蓄泄之争。

为解决蓄泄之争,周恩来反复召集各单位负责干部讨论、协商、开大会解决问题达6次之多,会下还与同志个别谈话,征求意见。

周总理说:

我们人民政府,不能再让淮河压迫我们的同胞了!国家困难再大,也要下决心把淮河治好!

淮河要蓄泄兼筹,三省共保,党中央、毛主席已经决定成立治淮委员会,由曾山同志负责。

周恩来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,兼顾上中下游的利益,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,提出了治理淮河的5项原则……

阅读全文
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

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

主人公叫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的小说是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,是作者70周年专题所编写的类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,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,水电部在郑州召开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,会议由钱正英主持。当时的水电部长钱正英在会上发表讲话,他说:对于发生板桥、石漫滩水库的垮...

作者:70周年专题类别:中国著名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小说精彩试读 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最新章节列表